目前,随着住房市场的日趋成熟,广大购房者也已完成从感性消费到理性消费的转变,一些有眼光的开发商也把目光瞄住了最大的消费群——工薪阶层,走“平民路线”,为大多数人造房,户型设计已从追求空间转化为追求功能。于是总价低、实用性强的小户型日益增多。一项最新的住房消费需求调查表明,消费者在未来两年内打算购买的住房面积以70平方米以内的比例最高,为38.6%,其次是70平方米—80平方米(占24.8%),而表示欲购买面积在120平方米以上者仅占总被调查者的1.9%。这一调查表明小户型拥有巨大的市场。
笔者的一位朋友在远郊掏了30万元买到一套100多平方米的大房,结果却是:宽敞的卧房、书房常常没有主人,空旷的客厅在假日也很少有宾朋,他不知道这样的大房还有什么意义。
当越来越多的人被日益扩张的房型及总房款压得透不过气,当更多的购房者尴尬地面对利用率极低的住房面积,当人们发觉餐厅、客厅似乎没有必要分工,客厅与卧室合而为一也许不错时,一场对小户型面积的回归风潮已经起于“青萍之末”了。
日本曾做过一次研究,当流行套型面积增加到130平方米左右时,就不再增长,然后回落到80—100平方。欧洲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,70年代小户型占市场总份额的60%,而90年代末则上升到80%。目前国内特别是一些大城市,小户型的回归理由应该是充分的。
1、楼市里9成以上的个人购房者,他们花自己的钱很心疼。靠自己的实力来购房的,不像以往福利分房者那样面积大小由单位包揽。
2、置业者趋向年轻化,这个平均年龄正在从35—45岁向25—35过渡,而小户型肯定是中高收入年轻人喜欢的房子。
3、人口结构发生变化,由多子女家庭向少女子或无子女家庭靠拢。
4、家就是家,不需要大而全。以前的住宅具有较多的非住宅功能,会客休闲都在家里,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公共空间交往交流。
据笔者调查,小户型的目标客户大致有六类人群:单身贵族;大款之子;离婚的老同志;毕业两年的大学生;外地青年;想住市中心的人。根据目标客户的需求,小户型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:
首先,开发商必须考虑社区配套的完整。除了应具备良好的外地地段要素(如社会娱乐休闲场所),小户型社区应该有较大完善的会所。好的小户型还应该是一种多功能房,引入弹性设计。另外,在楼宇的外观设计最好时尚一点、新潮一点。
近日,河南姿华房地产公司在其新盘“文雅新世界”的宣介材料中,大气磅礴地提出中国住房消费的三次浪潮,读后发人深省。
该文认为:20年来,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三次住房消费浪潮:第一次是经济适用房,虽缓解了住房危机,却带来城市的再次更新难题,也带来众多家庭的二次搬迁;第二次是豪宅别墅热,由于大款与新贵族毕竟只占少数,导致大量商品房积压;而第三次,则是具有“平民路线”、“小家碧玉”特色的“大众精品房”的消费浪潮——由于普通老百姓人数众多,且消费意识不断增长,所以其市场前景无比广阔。
前不久,京城楼市出现“小户型第二代”——今典花园二期三栋塔楼全部按小户型设计,这样的大面积推出小户型,在北京商品房历史上还是首次。
严格意义上讲,京城热销的这种“小户型第二代”并没有明确切割户型面积,而是在楼内管线的辅装上,以40平方米为一单元,你可以买两套的面积80平方,也可以买三套的面积120平方,这第二代小户型楼市的设计与其他住房建筑不同,每层楼都没有任何明梁、暗梁,如果你愿意要大房子,最多可以拥有100平方米的“大开间”。这种要大则大、要小则小的户型设计体现了开发商的聪明智慧和良苦用心。虽然小户型成本相对较高,而开发商却大力推广,出现排队买房的热销景象。
其开发商认为,盖房是一门哲学,小即是大,大即是小,大小可以相互转化。作为消费需求,可以满足今天,也可以满足明天;可以满足自己住,也可以作为投资;尽管推出的是小户型,许多客户是买两套房。
老百姓买房,关键是看房子的“总价”。而总价由两个因素决定,一个是单价,一个是面积。
在房价降不下来的情况下,住房面积小了,总价自然就低下来。入市的门槛矮了,进来的人才可能多。购房总额如果能控制在10万元以内,市场会成倍地放大。
在当前,小户型真的可能是启动整个市场的一把钥匙。户型是可以引导消费的,开发商决定户型,而政府又可以引导开发商。反过来,开发商得了利,又会继续投放市场。
市场是最讲理的,只要我们的发展商真正从老百姓的实际居住要求出发,而不是单纯从赚钱的角度出发,建出真正让老百姓满意的房子,拿出“有效供给”,市场便健康发展。